愛上英文課的秘訣【肥蝙蝠英文愛惹事】桌遊研習心得+ 色彩主題教學



教課一段時間後,除了回學校進修教學理論,我更想知道實務上在課堂中如何能帶入多元的學習元素。

近來熱烈討論的遊戲化學習(gamifaction)便是其中一種引起學習動機的方式。想像學習就跟遊戲一樣,學生想著破關,找出答案,打倒魔王,贏得勝利。因此,在課堂融入桌遊的元素便是一種能引起動機、獲得成就感的工具。

那下個問題就是

如何將遊戲概念融入英文教學?

我一直在尋找此類型的研習分享,但資源並不多,終於今天有機會參加【肥蝙蝠英文愛惹事】的桌遊研習。😊


雖然我是第一次看到Mike老師,就被老師的熱情與妙語所吸引。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,老師一人獨挑大樑講解七種桌遊,並搭配實際操作:

1. 【大頭娃娃】: 分類、時態、句型(as...as)、形容詞

2. 【色彩麻吉】: 主題單字、心智圖、團隊合作

3. 【皮影戲大師】: 閱讀、創作

4. 【病毒在跳舞】: 防疫知識

5. 【幾何畫廊】: 畫作創意、主題單字

6. 【獨家暗語】: taboo game、口說版比手畫腳

7. 【漢字傳說】: 跨領域、圖像


我挑選了最喜歡的 色彩x 麻吉 跟大家分享


學習目標:

創意發散、思考聚斂

桌遊玩法:

1. 每位學生拿到不同顏色的卡牌+一疊問題卡

2. 一位抽問題卡,從1-4類的其中一類造詞出題

3. 例如抽到季節,出題者想到夏天

4. 全部的人要選一種顏色是出題者認為夏天的顏色並蓋牌

5. 換下一位出題,依此類推一輪

6. 對答案,若全組答案一致,則是麻吉(如:我們全組有四題顏色都一樣就是四題麻吉)


好玩的地方是,由於每個人的生活脈絡不一樣,所想到的也不一樣,例如u-bike 我想到黃色,有人想到橘色,也有人因為根本沒在騎u-bike所以不知道怎麼選顏色🤷‍♀️

我最喜歡這個遊戲,因為我能更深入瞭解對方的想法與思考脈絡,這個遊戲可以讓彼此更靠近🥰

跨領域設計: 

藝術與色彩。

之前我就覺得色彩是一個能夠快速引起共鳴的切入點。因為不分老幼,每個人在生活上都會接觸,很適合跨領域 X 跨年齡 X 跨程度的主題!

1. #OO的日常色: 

除了桌遊的融入,也可以從不同的文本、媒材來延伸活動。例如Mike老師介紹新竹美術館舉辦的尋找新竹日常色—新竹捕色手,我超愛這個點子! 只要從新竹美術館展區抽取一張色票,並拍照#新竹的日常色,下標註解,就可參加評選。是一個老少咸宜的活動啊!!!

也可以從

2. 歌曲

True Color by Justin Timberlake, Anna Kendrick



Colour by Hailee Steinfeld 


3. 電影: 

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(色彩 x 情緒)


最後套用Mike老師介紹的

4. 五星級造句法: 事實、想像、感受  (出自彭遠芬老師)

翻成英文便是

I see________ (得三顆星⭐⭐⭐)

I think ________ (得一顆星⭐)

I feel________(得一顆星⭐)

其實也很像ORID焦點討論法

I see/I feel/ I think/ I will 

活動後,最後透過不同面向的提問,主動建構學習的成果。


在這次的研習中,我學到...

1. 如何將遊戲化的元素融入英文課堂,且可行性高

2. 將以前較為發散的色彩主題素材,整合成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設計

3. 如果(原本拘謹的)老師自己就玩的很瘋,代表這桌遊真的很好玩啊!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單字心得(一)【Advancing Vocabulary Skills】+單字卡: 一本讓你主動想刷存在感的單字書!

單字心得(二)【字彙的力量】+【記憶技巧】: 用核心字彙加速英語達成率!

【大學生的實用英文課】--我如何設計英文教學之課程篇(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