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致富心態】-關於幸福人生應該要有的策略

 

雖然標題看起來像是談論如何增加財富,但實際翻開後發現作者提出許多大眾常有的偏誤,我提出最喜歡的三個論點。



1. 真正的富足來自對於人生的掌控程度

「與我們考慮的任何客觀生活條件相比,掌握自己生活的強大感受,是預測正向幸福感更可靠的指標。」-第七章自由: 掌握你的時間,就是金錢付給你的最高紅利。

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研究憂鬱症、躁鬱症、思覺失調症病友發現,造成發病的主因並不在情緒或是金錢,而是對於生活的滿意度。 我覺得這也解釋了為何有錢人不一定快樂,因為不快樂來自於理想自己與現實自己的差距。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,金錢可以買到一定程度的快樂。

錢可以買到喜歡的食物、可以給家人有棲身之所、可以安排出國旅行、可以投資喜歡的嗜好。

記得剛畢業時,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、能做什麼工作、想過怎樣的生活。輾轉做過幾個不同產業後終於有個大致的樣貌。 在我的大學生英文工作坊中,我帶著他們寫履歷、模擬面試,但是仍有許多同學不知道未來的方向。

回到根本,對於工作的想像與定義,每人的見解不同。有人認為工作是一份經濟來源,能支持自己喜歡的副業、斜槓、興趣、甚至於家庭。 有人認為工作就應該選擇自己熱愛的,因為工作佔據我們大多的人生。

現在這個時間點的我覺得,選擇比努力更重要! 因為到了三十幾歲,已經不是小朋友可以慢慢學慢慢努力補足自己的技能,得開始負責照護長輩、家庭,手上有好幾個球在丟。對於人生的想像,已經不是剛畢業時,只看到自己的藍圖。

對於健康、興趣、伴侶、朋友、家人,我當然希望全都要! 可是維持現在的生活模式,我能全都要嗎? 還是顧此失彼? 我現在要做什麼改變才能讓自己準備好未來五年、十年會碰到的難題?


2. 你的蜜糖可能是我的毒藥

「我們的發現顯示,散戶承擔風險的意願取決於個人的人生歷程。」-第一章沒有人真的是瘋子。

作者提到我們的生活經驗大大影響了理財觀。舉例來說,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跟經歷過2009金融海嘯的這兩代人,理財觀念一定會受影響。以前只要認真工作好好存錢,就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。但我們這一代,做一樣的事,卻連住的地方都沒有。父母很難理解為什麼讀到大學畢業只有22K,然後怪我們只會小確幸,不存錢(阿真的就存不到錢啊)。舉例來說,就算我省吃儉用,每個月也還是要2萬多的基本開銷。但是薪水就是那樣。如果我還是狂存錢、狂買儲蓄險,也不可能達到父母的生活水平阿! 因為此一時、彼一時,長輩給的建議源自於當時的成功經驗,不能說錯,但也不能完全套用於現在。

除了兩代之間的不一樣,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也不一樣。舉例來說,我只要聽明牌去買OO股票或基金,通常不會賺太多。為什麼? 因為我只知道何時進場,不知道如何操作。即使是聽"老師"報明牌,也不一定會穩賺阿! 


3. 80/20法則,質變來自量變的積累

我已經努力經營這項事業三十年了。依我看,簡單的算是原理就是,有些案子會成功,有些則否。沒有必要反覆研究哪個會成功,只要繼續進行下一個案子就是了-布萊德彼特第六章長尾效應: 你大可搞砸一半的機會,最終仍可以大賺一筆。

光看標題以為布萊德彼特鼓勵我們繼續玩融資、炒短線,但仔細深究,我覺得作者想傳達的訊息是,要我們好好做功課。投資理財並不是每次都賺、每次都成功,這是需要學習的! 舉例來說,理財工具就有股票、債券、基金、ETF、房產、土地、儲蓄險,難道每次一出手就賺大錢嗎? 我覺得這需要經驗,慢慢就有一套自己的心法,知道擅長投資哪項,而不是聽信明牌。

回到工作上也是一樣,一萬小時的法則告訴我們,當你長期有意識的練習一項專業,量變會帶來質變 (除非是無腦的工作),剛開始總是比較困難的!


➤這本致富心態,我很推薦理財小白,或是目前遇到人生瓶頸的人兒。因為這本書不僅教我如何致富,並且讓我重新思考,金錢所帶給我的價值是為了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


金句

「要賺到可觀的報酬,與你可以堅持並在最長的時間裡重複執行有關。」-p.80

 「當我們格外關注成功的榜樣時,往往忽視他們的收穫其實來自整體行動的一小部分而已。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失敗、受到所師和挫折,就像是犯下一些錯一樣。」-p.112

「累積財富與你的收入或投資報酬無關,但與你的儲蓄率息息相關。」-p.140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單字心得(一)【Advancing Vocabulary Skills】+單字卡: 一本讓你主動想刷存在感的單字書!

【大學生的實用英文課】--我如何設計英文教學之課程篇(下)

單字心得(二)【字彙的力量】+【記憶技巧】: 用核心字彙加速英語達成率!